私募基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融资咨询>私募基金
政策好到不可思议 私募发行公募可望不可及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3-01-21 点击次数:

 

    “相关政策好到不可思议……本来我们只希望在基金法出台之后,能够实现私募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可以堂堂正正地做私募。没想到,监管部门一纸文件搅乱行业一池春水,私募公司居然也可以申请做公募业务了。” 去年12月30日,证监会公布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发行公募产品。突如其来的政策暖风让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发出上述感慨。今年1月4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特别会员入会指引,并公布包括星石、重阳、景林等私募在内的第一批特别会员名单。

    长期以来,私募连发行产品都要借道信托账户,遑论发行公募产品。但政策空间的骤然放开,意味着私募有了与公募基金公司平等竞争的平台。不过,对 于不少私募基金来说,目前公募牌照的意义更类似于“公信力鉴定书”,由于发行公募产品较高的隐性门槛,发行公募产品对多数私募来说还“可望而不可及”。但 对于尚处瓶颈期的国内基金业来说,私募发行公募产品或将产生“鲇鱼效应”,改变目前公募基金业过度追求规模,轻视投资者利益的现状。

    掌声虽响 迈步却少

    “在私募行业这五、六年来,我们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心路历程。第一个阶段是失落。我们都是公募基金职业经理人出身,到了私募行业才知道,在国内,私营小公司的平台是多么低下,原来在公募的金融牌照是多么有用……”杨玲的感慨或许代表了大多数私募人士的心声。

    2004年诞生以来,阳光私募自在发行私募产品时需要借道信托通道,即通过信托的监管“背书”,向客户保证其资金安全。而如今随着基金法的修订,私募竟然有望拿到公募的牌照,行业发展空间迅速打开。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近20家业内知名私募,无一不对这一政策叫好。鼎峰资产董事长张高认为,目前私募管理的资产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机构资金, 而这一政策也意味着保险、理财等机构资金的“水龙头”已经向私募打开,这些资金更长期、更稳定,也更受私募欢迎。上海一家规模达到50亿的私募表示,“从 行业来看,肯定是利好,打破了公募牌照的垄断性,扩大私募行业的规模。”

    由于发行公募产品的私募需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这几日大小私募纷纷积极申请特别会员。据了解,目前已有星石、重阳、淡水泉、朱雀、景林、金中和等6家私募达到证监会的基本条件要求。

    毫无疑问,公募产品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根据基金业协会官网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的规模达到2.87万亿,同比增长了 6780.7亿元,而2011年底,阳光私募行业总规模还仅为1600亿。公募基金仅一年的增长,就是阳光私募诞生8年来规模的4倍。

    私募看似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行公募产品对于目前的私募业来说还是件“看起来很美”的政策。大小私募在谈到实际操作层面时,回应并不够热烈。几家达到门槛的私募,均表示将积极申请公募牌照,但是发行公募产品还为期尚早。

    东风虽至 万事不全

    私募表示,公募牌照所带来的品牌声誉远高于发行产品的真正意义。重要原因在于,发行公募产品涉及的各项准备工作与发行私募完全不同,在营销、后台支持、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投入甚巨,远超目前私募能够承受的范围。

    在营销方面,目前私募产品的发行主要依赖业绩和明星基金经理的号召力,在渠道上无需“广撒网”,即使是规模在50亿以上的大型私募基金,负责市 场的也仅有1到2人。上海某大型私募表示,发行产品时,通常是基金经理带领一两个助手,与银行、第三方、券商联系好后路演一圈就可以了。

    但发行公募产品却远没有这么简单,“跑渠道”是公募发行工作的重头戏,而且通常是“集团作战”。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以银行渠道为 例,首先是领导层与总行或分行领导谈好产品托管,然后由市场部“跑”分行、支行、网点。如果“跑”好了分行,分行领导将召集支行行长开相关会议,由渠道工 作人员去讲解产品的卖点,以及对市场的未来看法。而在跑支行时,则要“主攻”分管个金的副行长,让其督促理财经理卖产品。

    与此同时,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也是基金公司市场人员的重要服务对象。上述市场部人士透露,“个金部的一些理财经理,手头上有几个大户,一次就能 买好几百万。有的实力比较强的基金公司,渠道工作人员每隔几天去一次网点,可以说是长期驻点。”该市场部人士还介绍,其公司市场部共8人,在发行产品时力 量远远不够,有时甚至要从投研部门借5、6人。而该公司只是家小型基金公司,大一些的公司销售人员更是数十人计。

    此外,公募后台系统的打造也并非易事,私募在这些方面的“硬件”远远不够。由于私募主要借道信托发行产品,注册登记系统、投资交易管理系统、基 金直销网上交易系统等往往交给信托完成。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私募后台仅有1人,最多4人,而即使在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一个运营保障部门也至少在10 人以上。

    面对竞争激烈的公募领域,受访的私募基金均指出,发行公募产品的成本令人吃不消。某大型私募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能发100亿的规模,拿到1亿的 管理费,相关人力和设备成本才能覆盖。然而近年来,股票型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平均不到10亿,在股市尚未完全转暖的情况下,私募发行的公募产品规模想迅速达 到成本线,并不容易。

    目前并非最佳时机

    面对这样的现状,多家私募表示,目前并不是私募发行公募基金的最佳时机。

    北京一家符合发行公募产品标准的私募表示,当前公募基金公司的规模盈亏线是200亿元,由于渠道费用较高,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前2到3年仅依靠管 理费很难盈利,公募基金的股东要忍受先期亏损。而私募基金大多没有这样的“爹”可以来“拼”,绝大部分私募或为草根出身,或从公募券商等领域转入,注册资 本来自于自有资金。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私募的劣势也将是其优势。没有大股东的支持,也不会有来自股东方的制约。目前公募行业的一个弊端是“二级代 理”问题,基金公司既要为股东赚取利润,又受到投资人的委托管理产品。短期来看,股东对于基金公司利润的要求会促使基金公司管理层盲目扩张规模以收取管理 费,由此可能会带来业绩的不稳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私募没有大股东背景,或将更加认真地为客户服务。对于私募来说,业绩就是私募的“生命线”,只有获 取“绝对回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认购,这或许是大小私募冷静对待公募产品的另一重要原因。

    然而,私募发行公募产品后,还能否保持“绝对回报”?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在经营运作方面,从事公募基金管理的私募势必应当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同 等对待。北京一家业绩较为出色的中型私募表示,“发行公募产品时,证监会对其在投资方面的要求应该会和公募基金相当,不然公募基金不得炸开锅了。”

    目前,私募在仓位、投资范围、投资工具上,相比于公募产品更加宽泛,以股票型产品为例,私募并没有60%的仓位下限要求,而且借道信托平台利用股指期货已进行20%的有限对冲。

    “我们这种操作灵活的私募肯定不适合发公募,会影响业绩。”一家私募表示。仅在2012年10月份股市下跌时,该私募就在两周之内将仓位从八成降到一成,又在12月份股市反弹时,将仓位从一成调回至八成。这样的操作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很难实现。

    部分私募指出,是否适合发行公募产品,还需因风格而定。一些风格积极、仓位较高的私募,更加适合发行公募产品。张高认为,私募更具有创新动力, 且对对冲工具较为熟悉,可能会在多策略、量化、程序化、对冲、跨市场套利等产品上做更多的创新。源乐晟市场总监胡一帆也表示,多策略会是未来私募发行公募 的创新点。即由客户资金汇入资金池做成一个组合,资产配置由基金来做,多基金经理对应不同策略的资金。他认为私募内部人员结构比较简单,在资产配置上的协 调比较好做。这可能是私募能发行的有优势的产品,但是也需要有做空等工具。

    多家私募认为,即使要发股票型公募产品,也一定要等到牛市行情出现才行。相比较而言,债券型私募更有可能首先“尝鲜”。采访显示,债券型私募在 备战公募产品上更加积极。尽管债券私募于2012年才开始为人关注,但是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仅有的两家债券型私募佑瑞持和鹏扬投资的规模已经分别达到70 亿和20亿。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型私募更加容易达到规模标准,且更适合发型公募产品。佑瑞持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协会特别会员,并将在 公募产品发行上积极准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