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融资咨询>私募基金
20家PE高价热捧海润影视:千亿文化基金觅出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3-01-09 点击次数:

 

  曾于2011年四季度赴港IPO折戟的国内最大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海润影视近日完成了一轮私募融资。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包括宋城股份旗下PE公司七弦投资、华录百纳在内的20家机构参与了海润影视这一轮融资。而在此轮融资中,私募们给海润影视的估值竟比此前在港IPO失败时基石投资人给出的价格还要高。

  业内人士指出,这折射出内地PE基金对文化创意项目的热捧。截至2011年末,国内针对文化产业的专项基金累计发行超过100只,承诺募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可投项目稀缺、估值虚高正困扰着PE业。

  海润低调融资8亿元

  目前海润影视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已拍电视剧超过80部,总集数超过2500集。早前海润影视因拍摄“海岩剧”树立市场地位,后来所拍摄的《亮剑》也获得令业界垂涎的收视率。

  去年底,海润曾高调赴港上市。据媒体报道,当时海润计划在港募资1亿~1.5亿美元,如果上市成功,海润将是国内首家在港股挂牌的影视制作公司。

  但海润随后在港IPO路演却被投资人泼了冷水。知情人士透露,因基石投资人反馈的情况不佳,出的价格很低,仅为2011年每股业绩的13倍左右,海润最终放弃了在港上市的计划,转而寻求向私募融资。

  而最新的情况是,由七弦投资、华录百纳领衔的20家PE/VC机构今年6月份决定向海润联合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价为海润约20%的股权。这一估值约为海润2012年预测净利润的15倍。目前该笔交易进入交割的阶段。对此,记者致电海润相关负责人求证,但对方表示“不方便做出回应”。

  今年6月份,海润影视总裁赵智江曾公开表示,公司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做适当的调整。记者了解,公司目前已确定了明年上半年实现在A股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的计划。

  对这20家新股东来说,从常规PE投资角度,买老股并非最好的投资方式。而在今年PE市场环境羸弱的背景下,15倍市盈率的投资价格也着实不低。但业内人士表示,海润目前的“行业老大”的位置、较为确定的上市前景以及二级市场对影视传媒股的追捧,使之受到PE们的另眼相待。

  海润影视在私募融资时的一份推介材料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为2.46亿元,净利润5604万元;2011年,其销售收入3.92亿元,净利润8779万元。

  PE估值泡沫

  继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华录百纳先后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影视传媒类的上市热潮进一步涌动。该四家公司IPO发行市盈率分别为69.71倍、85倍、61.05倍和82.46倍。经过数年的业绩释放以及二级市场的逐渐回归,目前这几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回归到30倍左右。

  二级市场对影视传媒股的热捧反映在未上市股权投资领域则出现两个显著现象: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以及民营VC/PE等致力于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空前集聚,却因为可投项目少而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像海润影视、小马奔腾这类稀缺项目得到了PE机构的高度追捧而出现估值虚胖的情况。

  去年3月,集影视制作、演艺经纪、广告等业务于一身的小马奔腾集团进行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吸引近40家机构参与竞投。

  业内人士透露,上述机构2011年入股小马奔腾的估值为公司2012年预计净利润的20倍,该公司2012年的预测利润为1.5亿元,所以在此轮投资中其估值达到30亿元。

  而当时PE给小马奔腾高估值的另一背景,则是电视剧网络销售版权在去年的飞速上涨。去年,优酷、土豆、乐视等视频网站不惜重金采购电视剧版权,导致去年电视剧的新媒体版权价格出现五倍到十倍的增长,《宫锁珠帘》的网络售价竟达到185万元一集。如此热炒也顺势推高了资本市场对影视文化企业的估值。

  但到了今年,优酷、土豆、爱奇艺们集体回归理性,开始“团购”电视剧版权,或直接缩减了购剧的规模,这导致视频网站购片价格下跌六成以上。

  网络剧价格泡沫也催生影视剧制作公司在去年“大干快上”拍新剧,尤其那些有融资上市计划的公司。某券商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师介绍,包括海润影视在内,那些有上市计划的影视公司为了证明年产能达到一定规模,在去年开了很多新电视剧目。但市场容量有限,最后很多销售不出去,最后难以收回成本。

  从广电总局官方披露来看,去年公示电视剧总量超过3万集。但电视台一年可消化的电视剧总数只有7000~8000集,在不拍新剧的情况下,单是去库存就需要四五年时间。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网络剧价格的回归和电视剧去库存化,“小马奔腾们”在融资时承诺的高业绩必然难以完成,前期高价入股的PE们也应尝到“苦头”。

  千亿文化基金觅“出路”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文化产业定为战略性产业后,各地文化产业基金蜂拥而起。据统计,仅2011年国内新建立的文化专项基金数量已超过10只,包括广东文化产业基金、天津文化产业基金、福建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杭州文创产业投资基金、完美世界风险投资基金、山东文化产业基金等。而截至去年末,国内针对文化产业的专项基金累计超过100只,承诺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300亿元。而随着募资的不断到位,未来3~5年内上千亿的资金需要在文化传媒领域觅出口。

  是否有这么多的投资机会?从已完成的投资案例来看,去年仅有信中利投资东阳九天影视、天图创投投资天泽传媒、建银国际领投小马奔腾等共9个投资案例,总投资金额不足10亿元。这相比医疗、互联网、新能源等热门投资领域,案例数量和总金额实在稀少。

  张亚男认为,文化产业基金的“大面积”成立,本身就是一种政策寻租的表现,资本方可以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去找地方政府圈地,这在动漫产业尤为严重。

  七弦股权投资执行总经理兼创始合伙人李青媛则认为,近两年,尤其是从去年起,影视投资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领域,可投的公司很稀少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